污泥,顾名思义,即在污水处理期间有机物和不能被降解的物质沉淀进而形成。5年前近50%城市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如今正在走向不断完善的路上。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重水轻泥”的短板也已逐渐补齐。
长期以来,污泥处置一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已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良性发展的重要瓶颈。按来源,污泥主要分为市政污水污泥与工业废水污泥。统计显示,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衍生品,我国市政污泥年总产量逐年增大。据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处理污水量达1.78亿立方米/日。迄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座,年污水处理量比十五期间增加了一倍以上。
但这和污泥处理快速增长需求还是严重不匹配。同样在2017年,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的目标完成率不足45%。随着污水处理量增加及污水厂提标,预计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年(80%含水率),日产生湿污泥(80%含水率)量达到14万吨。如果这些污泥未能经过处理,势必成为引爆环境危机的“定时炸弹”。而事实上,尽管污泥处置推进多年,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重水轻泥、处置率低、责任主体不明等未解难题。
处置污泥,到底需要多少钱?公开资料显示,污泥处理处置运行费用占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20—30%左右,造成了污水处理厂一定程度上的运营压力。随着城区人口日益增长和污水管网日益完善,污泥产量不断提高,污泥产量已逼近水泥厂的处理能力上限,随着水泥厂扩建污泥焚烧设备,后期污泥处理费用还将上涨。当然,污泥产业上下游打不通,有成本问题,也有技术路径尚待商榷。
其中,妥善处置污泥、提高处置效率和降低处置成本等成为行业关注热点。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烧等方式,这四种处理方法的占比分别为65%、15%、6%、3%。从处置的角度来看,资源化的实现有两种途径——进入土地或者是建材的利用,如焚烧或者是填埋。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马小蕾看来,目前污泥处置的标准需要细分和量化,具有可监管性,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放开污泥的出路。
如何拓展污泥处置市场,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了当前污水处理行业创新突破的必经之路。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问题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让污泥从过去单一的填埋处置兼而走上农艺运用、建材制造、焚烧消化等新的处置出路。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污泥处理处置遵循“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原则,目前主要是减量化,资源化是方向。但与此同时,污泥土地利用非常需要进一步规范,重要的是制定出标准、什么样的污泥处理后能够用于土地。在污泥稳定化、无害化的基础上,再考虑通过资源化利用达到经济平衡。
所幸为加速污泥治理速度,近年三部委联合制定了有关污水处理费用的管理办法及有关价格管理办法,均明确将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成本当中。同时,“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污水厂的污泥处理。业内人士预测,污泥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在未来三年内发生实质性嬗变。另据污水有效处理率推算,2023年的污泥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867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