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
初沉池:进水的第一次沉淀处理,可以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均质效果,减缓水质变化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初沉池的结构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管)式
二沉池:二沉池位于曝气池(好氧生化池)之后,是进行泥水分离为尾水排放做好保障和污泥回流的场所。二沉池的结构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管)板式
二、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下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三、对象&负荷
a、初沉池:主要是悬浮物,部分有机物
b、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它具有浓度高,有絮凝性,质轻,沉速较慢等特点。
初沉池负荷:沉淀时间1.0~2.5h,表面负荷1.2~2.0(m3/m2.h),污泥含水率95~97%,堰口负荷小于等于2.9L/(s.m);
二沉池负荷(活性污泥法后):沉淀时间2.0~5.0h,表面负荷0.6~1.0(m3/m2.h),污泥含水率99.2~99.6%,堰口负荷小于等于1.7L/(s.m);
二沉池(生物膜法后):沉淀时间1.5~4.0h,表面负荷1.0~1.5(m3/m2.h),污泥含水率96~98%,堰口负荷小于等于1.7L/(s.m);